天翼云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助力國產芯片發展
一、深度適配主流國產芯片架構
作為中國電信旗下云計算服務商,天翼云率先完成與鯤鵬、飛騰、海光等國產芯片的全棧適配。通過自主研發的虛擬化技術和分布式存儲系統,天翼云實現與國產芯片指令集的完美兼容,在政務云、金融云等關鍵領域已部署超10萬顆國產芯片服務器集群,為信創產業提供穩定可靠的算力底座。
二、全棧自主可控的云平臺能力
天翼云依托自主研發的Cloud OS4.0系統,構建從芯片到云平臺的全鏈路自主可控體系。其彈性計算服務支持國產芯片虛擬機實例一鍵部署,分布式數據庫GaussDB通過芯片級優化實現TPC-C性能提升40%,網絡安全防護系統搭載國產加密芯片實現數據全生命周期保護。
三、軟硬協同的性能優化方案
針對國產芯片特性,天翼云推出系列深度優化方案:在華為鯤鵬平臺上實現Redis緩存性能提升300%,基于申威芯片的裸金屬服務延遲降低至微秒級,飛騰平臺容器服務啟動速度縮短60%。通過智能調度算法,混合部署場景下國產芯片資源利用率可達75%以上。
四、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建設
天翼云聯合中科曙光、龍芯等成立國產化云服務聯盟,建立芯片-云服務-應用的三級適配認證體系。目前已孵化200余個國產化解決方案,為5000家企業提供芯片級云遷移服務,在江蘇、四川等地建設3個國產化云計算創新中心。
五、場景落地的標桿實踐案例
某省政務云平臺采用天翼云+海光芯片方案,實現200余個政務系統平滑遷移;某汽車制造商基于飛騰芯片構建的工業云平臺,使仿真計算效率提升4倍;某金融機構采用鯤鵬芯片云服務器后,核心交易系統吞吐量達到百萬級TPS。
六、持續加碼的研發投入保障
天翼云每年將營收的15%投入國產化研發,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設立芯片聯合實驗室,擁有超過200項國產芯片相關專利。其"紅棉計劃"未來三年將培養500名芯片架構師,計劃新建5個國產化云數據中心。
總結
天翼云通過芯片級兼容適配、全棧自主技術架構、深度性能優化三大核心能力,構建起支持國產芯片發展的完整生態體系。從基礎設施到應用生態,從技術攻關到產業協同,天翼云正以云計算為紐帶,推動國產芯片在數字經濟時代的規模化應用,為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強有力的云底座支撐。